能接到活儿的编剧大多是忙人、名人,影视剧市场看好,作为一剧之本的编剧们自然就格外吃香。只是如今好的编剧实在不多,分身无术,于是有些编剧就开始动起了做“批发”的脑筋。充当“枪手”的主要是大学中文系的学生。名编剧接下活儿之后,招集“枪手”布置一个大概的剧情走向,“枪手”们便分段“捉刀”。在剧本投入拍摄、播出后,编剧一栏里自然不会有“枪手”们的名字,但“枪手”们能从编剧的稿酬里分得点小钱。
这种“批发”得到圈内人的默认。有人说好莱坞拍电影也这么操作剧本,署名的编剧只有一、两个,参与编剧的却有好多,这叫做产业化。名编剧的名声也是财富,而大学生做“枪手”,既能跟名编剧学些写剧本的技巧,又有钱赚,你情我愿的,只要制片人满意,大家“双赢”。
剧本剧本,一剧之本,“批发”出来的“活儿”能经得住观众的检验吗?
(《文汇报》4.11施良文)